黎子珍
香港八所資助大學(八大)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早前共同簽署了2025-28三年期《大學問責協議》,《協議》除了明確特區政府對八大的財政支持,在保障院校自主性和學術自由的前提下,也進一步強化了大學的問責機制,提升良好管治,使大學表現符合國家、香港與社會期望,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實屬合情合理且必要之舉。《協議》訂出六大策略方針,為院校發展指明方向,持續培養德才兼備、可堪大任的棟樑,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和香港的發展戰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將香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愈擦愈亮。
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回應社會期望
特區政府透過教資會向八大在2025-28三個財政年度提供合共681億元的撥款資助,充分展現了特區政府即使在面對財政壓力下,依然支持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毅力及決心。如此巨額公共資源投入,自然需要設有相應的問責機制來確保大學「每一蚊都用得合理合適」。
《協議》除了一如既往明確了大學在資金運用、學額管理、課程設置等方面的責任,也列明了調整撥款的條款,指出若特區政府及/或教資會認為,大學在管治或公帑撥款管理有重大缺失,未有履行《協議》規定的責任,違反香港法律等重大情況下,有權調整大學的撥款金額,調整方式包括退還已獲發款項,暫停、延遲、變更以至撤銷撥款。此外,《協議》規定,當大學對學額管理不善時,教資會有權向大學追回資助或扣減其他撥款。這些問責條款能夠有效確保公帑得到妥善運用,督促大學在保障教研品質的同時,也顧及將公帑效益最大化,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於教學、研究及社會責任上取得成果,以回應社會期望。
去年10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校長滕錦光一行時指出,香港的大學有着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是國家高等教育的寶貴資源,是香港的重要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香港各大高校肩負着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包括校董會、校長在內的高校管治團隊,不僅需要有奉獻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還要有相互信任支持、善於團結合作的高尚品德,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把大學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不斷擦亮香港高等教育「金字招牌」。
引入制度化措施 提升大學治理
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競爭環境,在提升和完善大學管治方面,《協議》也將不少良好做法予以制度化。《協議》列明,大學校董會與高層管理人員應加強溝通以促進相互理解與尊重,從而在保持職責明確劃分的同時推動協作,若校董會與管理層就重大議題出現嚴重分歧而可能損害大學管治,雙方應基於角色尊重,以誠懇態度盡力解決,特區政府及教資會有權就涉及院校或高教界整體利益的事宜進行調查研究,院校及所有領導者應予全面配合。
這些舉措有助確保及協助大學管理層凝聚共識,持續提升管治水平,除了有助更好達成大學設下的教研目標、願景及使命、加強公共資源運用效率,促進大學長遠可持續發展,更可維持大學的公信力與聲譽,增強大學校內外各持份者的信心,不斷吸引更多全球學生來港升學,更多國際學者來港發展,從而提升香港院校的國際地位與形象,為貢獻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構建良性循環。
院校自主不受影響 世界排名顯著提升
良好的管治是大學健康發展的基石,《協議》將特區政府及教資會以公正、持平態度介入調解大學內部運作矛盾爭議的權力制度化,這僅屬極少數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事情,並不表示大學從此失去自主權或學術自由。相反,《協議》嚴格遵循基本法第137條訂明「各類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並享有學術自由」,大學在學術及管理事務上享有的自主權依舊不變。
《協議》幫助大學在面臨重大分歧時凝聚共識、重回正軌、共謀發展,非但不會干擾大學正常運作,反而是為大學的良好管治、高效運行及學術自由的大門愈開愈大,打下堅實基礎。香港有5所大學長期保持在世界百強,今年多所院校更在不同世界大學排名中有顯著提升,便是最佳的例證。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建設國際教育樞紐
值得注意的是,《協議》定下的六大策略方針為大學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不僅涵蓋了學術與科研,還強調了學生的全人發展和國際化視野,更是聚焦香港當前發展所需,有利於構建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為香港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協議》列明大學應對接國家長遠發展策略,尤其是「科教興國」、國家五年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以及致力遵循中央政府就香港未來給予的建議和指引,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這能夠推動院校的發展與國家及香港的發展方向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把握龐大發展機遇,培育年輕愛國愛港專業人才,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服務國家所需作出貢獻。
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多元化優勢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協議》列明六大策略方針中,也特別強調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鼓勵大學加強與內地和海外知名院校、機構合作,吸引更多不同國籍和背景的優秀人才來港學習和發展,例如善用增加非本地生比例等措施,並為本地學生提供更多本地及境外學習機會。相關要求,有利提升香港在全球高等教育的聲譽及競爭力,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推動香港在創新科技等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為「八大中心」建設注入人才、科技新動能。
這次《大學問責協議》的簽署,標誌着香港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更加規範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國家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持續推動下,香港院校將繼續成為培養未來領袖的搖籃和服務社會需求的基地,並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家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評論